close

文/五互集團小編/EKK 

 

 

在上一篇「冬天靜電,皮皮剉!你還以為靜電是小事嗎?」

提到「靜電」到底怎麼形成的?

為什麼冬天特別容易引起靜電?

它對我們人體的影響是什麼?

 

你會發現靜電真的不容小觑,因為它其實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

若輕忽它,豈是只有被電到一下這種小事

 

因此,小編要在這裡告訴大家「冬天防靜電」超強的小眉角

 

1.善用金屬小器件

(↑圖取自網路)

可以拿鑰匙(其它純金屬體亦可)觸碰導電物體(比如金屬門窗、金屬水管、暖氣管、金屬水槽或家電金屬外殼等等)

讓鑰匙等金屬的尖端代替你皮膚來釋放電荷 

 

2.選擇全棉的衣物

(↑圖取自網路)

因為棉質摩擦的時候不起靜電

而其他化纖產品摩擦起靜電,而且摻雜的化纖產品越多,起靜電越厲害

因此內衣、床單、被罩等最好使用棉、麻、絲等天然紡織衣物

同樣地,居室內應儘量避免使用化纖地毯、飾物和塑料質地的飾物。

大人的衣物也少用化纖製品,有時孩子抓住媽媽的衣角也會便電到

 

配套措施 

 如果外套是用化纖等材料製成的,洗衣服的時候可以使用抗靜電洗滌劑

 可以在絲襪表面抹一點維生素A/C/E

甚至一些含有維生素A/C/E的廉價乳液也可以!

只需要薄薄的一層,就能讓衣物一整天都不起電 

這是因為維生素A/C/E能阻斷靜電的積聚

換衣服時,輕輕脫,不要快速地扯動衣服

速度越快摩擦就越大,就越會引起靜電

 

3.觸地或碰壁

(↑圖取自網路)

手摸一下地面或是觸牆壁時,可以將電荷傳遞出去 

同樣的道理,穿脫衣服前、與人握手前、碰金屬門把前,用手輕輕摸一下牆壁,這樣就能將體內的靜電放出去了

 

4.隨身攜帶小的乾電池

如果你的衣物帶靜電的話,把電池的正極在裙子上面擦幾下就可以去掉靜電

 

5.想辦法增加濕度

人們生活的健康空氣相對濕度應在45%~65%範圍內

保持這個範圍內的濕度對防止靜電的產生是有效的!

(↑圖取自網路)

外出時塗些保濕霜,隨身帶小噴霧,隔段時間噴點在衣服上,可以轉移掉身上的靜電。

在室內,可以裝置「加濕器

或是放一個裝有水的容器,讓瓶內的水自然蒸發,來增加室內的濕度

也可以用濕拖把拖地,用濕布擦拭物體也可以讓靜電遠離我們

 

6. 室內擺些什麼也講究!

種些花草盆栽、讓房間保持通風都是有效的方法!

至於家用電器辦公電器分散安放

臥室內盡量不放或少放家用電器

因為人體與電器在近距離時,產生電場而起靜電

而各類電器都要接好地線,電器上不蓋上化纖的裝飾品

 

7.先洗手!

(↑圖取自網路)

用電器所產生的靜電荷會被人體吸收並積存起來

當你關上電視,離開電腦以後,去洗手~

就可以讓皮膚表面上的靜電荷在水中釋放掉

 

8.使用木質梳子

(↑圖取自網路)

尼龍梳子容易和頭髮摩擦產生靜電

木質梳子不僅可防靜電,還能促進血液循環

或者可以先給梳子噴上一些潤髮噴霧使其變得濕潤,給頭髮與發梳之間建立保護層

另外,有些人喜歡將手指插入髮絲當中,利用手指縫來梳理頭髮

但是,在冬天如果手部沒有做好保濕工作,那麼在觸碰頭髮時,也很容易就產生靜電

 

9.花錢買防靜電的產品

(↑圖取自網路)

市面上其實有許多防靜電的產品

例如:防靜電扣、防靜電手環

戴上就可以防止靜電!

這些物品的原理都是透過金屬物導電讓靜電迅速流失

 

10.體質改善

(↑圖取自網路)

電荷不只流動在體表,也會影響於體內。

體內的靜電會因為食物摩擦、流經消化道,血液摩擦、流經血管等等原因產生

改善體內缺氧的情形就有助於改善靜電體質!

 

要多攝取維生素A/C/E和鐵質這2大營養素 

幫助提升血液氧氣運輸以及製造紅血球的能力

(↑圖取自網路)

吃蔬果以及帶魚、甲魚等食物

這些可以增加皮膚彈性和保濕性的食物

並且有維持人體內電解質平衡、抗細胞氧化和保護細胞膜電位正常的功效。

 

多攝取礦物質

因為鈣和鎂等等的礦物質具可導電的性質!

讓血液中礦物質含量充足,就可以中和靜電

比如海藻類的髮菜、紫菜、海帶雜糧類的糙米、薏仁、紅豆、燕麥、藜麥等,都是中和靜電的好食物

 

多喝水

(↑圖取自網路)

水能夠增加皮膚表層濕度,靜電在潮濕狀態下是不會自行產生的

 

以上十招小撇步交給各位~

相信冬天就不需要再為靜電所擾了!

 

 

 

想知道更多資訊歡迎到 龍海五互 粉絲團按讚唷

龍海生活事業  FB粉絲團  

五互集團  FB粉絲團 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uhuGroup.tw/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nhai 的頭像
    lonhai

    龍海生活事業

    judysmile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